全國政協委員張力:
建議縮短學制
小學變5年高中變2年
封面新聞記者張路延北京攝影報道
“年輕人讀完大學、碩士、博士,已經二十八九歲了,特別是高學歷女生,畢業時已是晚婚年齡,工作與婚戀難以兼顧。”
3月10日,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中,全國政協委員、四川省民政廳副廳長張力表示,多年來,我國基礎教育發展取得了很好成績,但現實社會環境和學校教學安排,也催生了一些問題,比如高學歷大齡男女青年現象,導致年輕人進入社會晚,有效服務社會和貢獻社會的時間短。
“12年可以縮短為10年,小學5年、初中3年、高中2年”,今年全國兩會,張力準備了關于縮短基礎教育學制的建議,在縮短的基礎上,同時繼續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入,“將現行普及9年義務教育改為普及10年高中階段教育。”
張力說,目前,我國基礎教育實行12年制,小學6年、初中3年、高中3年。其中,小學、初中實行義務教育。在成績顯著的同時,他注意到,在不同區域之間、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、不充分的矛盾仍然存在,現實的社會環境和學校的教學安排,導致一些人民群眾對基礎教育學制有不同看法。
張力認為,如今,已經不是光靠學校傳授知識的時代了,互聯網等獲取知識的渠道多元,小學6年的學制偏長,同時,對初高中來說,基礎教育功利化趨勢明顯,大多數學校高三年級幾乎都是安排復習,來應對高考。并且,因為現實存在城鄉差別,優質基礎教育資源一般都集中在城市,他們有條件在高三用一年時間來復習應試,農村學校則比較困難。
“一方面是小學、初中、高中的現狀,一方面是年輕人就業晚和人口老齡化。”張力說,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,很多行業就業學歷門檻越來越高,年輕人讀完大學、碩士、博士,走出校園已經二十八九歲了;同時,我國社會嚴重老齡化,國家已經開始研究并將實現延遲退休的政策。教育學制過長,年輕人進入社會晚,能有效服務社會和貢獻社會的時間短,加大了國家社會保障的壓力。
在張力看來,要緩解各方面問題,可以從縮短學制著手。“可以將現行12年基礎教育學制縮短為10年,分別為小學5年、初中3年、高中2年,其實,在我國歷史上,也實行過基礎教育10學制。”
同時,在縮短學制的基礎上,繼續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入。“將現行普及9年義務教育改為普及10年高中階段教育,因為基礎教育學制縮短了2年,可以節約大量的教育資源,所以增加1年高中階段義務教育,并不會對國家增加太大的負擔。”
張力認為,作為一項改革措施,縮短基礎教育學制全面實施前,可以在國家深度貧困地區先行試點,“讓窮人的孩子早當家”,讓教育在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中發揮作用。